进入微站

电动自行车隐患频发,安全使用需要过“三关”

2022年02月21日

当电动自行车因其超3亿辆的庞大保有量成为国民出行工具,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却越发变得不容忽视。一种声音认为,将充电从户内移到户外依旧无法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相比之下,电池以换代充又快又安全。但在眼下,这一模式仍处在各企业埋头摸索商业方向阶段,缺乏产业政策引导,中长期不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与四轮换电类似的设施场地、电价收费和成本分摊困局等难题,亟待宏观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予以关注。

电动自行车安全与否,

核心争议在“电动”两字

早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几年里,电动自行车面临的最大安全隐患是车辆失窃。20多年过去了,科技在进步,防盗不再是电动自行车主最需防范的问题,电池安全话题备受关注。

当前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使用至少要过三关。

首先是电动自行车及电池质量的本质安全关。要过这一关,有赖于技术。“

其次是电池使用充电环节的安全关。在室内或楼梯过道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事故,不少城市通过“血的教训”总结出的经验,是要实时监测电池状态。

再次要过国家政策促进关应当将两轮充换电设备的城市布局、场地的供给、电价的确定、相关成本的分摊等现实问题放在国家公共政策供给层面来加大力度解决。

但围绕电动自行车是否安全的争议依旧存在,争议的核心在于“电动”两个字。

可以说,电动自行车的优缺点都显而易见,优点是比自行车还要快和省力,缺点或者说是争议点,一方面来自快引发的交通事故,另一方面就是充电电池爆炸引发火灾,即使是在小区内安装换电柜、充电桩等设施,设立车辆集中存放区,又该由谁来对这一区域的安全负责?即便对于充换电设施有第三方责任险能负责,但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该由谁来负,现在还没有明确结论。

这时候就需要智能充电桩对安全进行辅助监管。马上充智能充电桩拥有自主研发生产的充电配套设施,利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及大数据实时功率检测系统,具备自动断电及检测芯片等功能,做到充满断电、防雨防雷、预险警报等安全功能,能有效降低小区充电用电负荷,提升火灾预警保障系数。同时可连接消防单位,物业公司及个人,对充电站进行实时监控及预警通知。

电动自行车离开小区来到路上,骑行人的行为我们又该如何规范?严罚是个办法,但民众自律更重要,大前提是我们应当像管汽车一样管电动自行车,在路上要管,到了充换电设施这里,也得有规矩。

这里也得过三关。

第一关是要统一认识。政策制定者要综合考量便捷、成本、安全、“双碳”、环境交通秩序等多方面,切实站在广大群众角度,从为基层群众解决切身问题的视角,评判电动自行车是否要发展。

第二关是要靠科技保障安全。这里谈到的安全涉及两大方面,一是能否生产出本质安全型电池,二是换电柜、充电桩能否做到防火防爆。”

第三关是监管要到位。政府、老百姓、生产企业、运行企业要统一思想,行业领域必须要有人管。去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安全生产法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划分更加明确,提出“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也就是“三管三必须”原则,在这一点上,除了来自外部的监管,也要加紧制定包括电动自行车电池的生产、使用、充电、寿命、安检、维护、检测、试验等国家强制性标准,这些标准一定要细,一定要有国家标准。此外,监管也要落到制度上,比如能否在公共区域设立电动自行车管理权,像共享汽车一样设立车辆存储区,像加油站一样设立电瓶充换电点,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明确的答案。

更多新闻